江淮辽阔 “风光”无限
——安徽电力发力新能源开发服务“双碳”目标
2013年,世界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线路投运;2016年,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线路投运。两条“皖电东送”特高压线路建成,“长三角”特高压交流环网形成,安徽电网进入特高压交流大电网时代。2019年,世界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1100千伏换流站古泉站建成投运,安徽形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交直流混联体系,确立“送受并举、东西互济”的电网发展格局。
安徽隔江浙而望东海,横亘东西而贯通南北。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淮河横穿安徽,将其一分为二。皖北是广袤的平原,南方则不乏高山湖泊。10年来,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安徽不仅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版图上重要的“枢纽型、综合型”节点,更是在清洁能源开发、发展上不断发力,打造出一个“无限风光”的江淮大地。
革命老区焕发“再生”优势
5月2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正式投运。抽水蓄能电站接入安徽500千伏骨干电网,可进一步提升华东电网的调峰能力,成为华东电网的“稳压器”。作为曾经的革命老区,现如今的六安市已是安徽积极推进县域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排头兵”。
2014年6月,金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光伏扶贫,并由此探寻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截至2020年底,该县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7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320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水电160万千瓦(含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10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县。
为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得出、并得上、用得掉”,自2016年起,安徽电力先后投资建设500千伏金寨变,提升当地可再生能源送出能力;建设可再生能源消纳全时空调控平台;联合15家高校、科研机构研发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关键技术”,保障新能源100%消纳。
“这些设施和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了六安地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并网效率。”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副总工程师张炜说。
近两年,六安充分利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不断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加快乡村振兴脚步。
坐落在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大湾村,曾是六安远近闻名的“穷破远”。2016年开始,安徽电力在该村投资建设智慧电力台区、零碳电力驿站、零碳能源智慧管控中心、储能系统。该村以“政府主导、电网主动、多方参与”的模式,推动整村负碳资源参与碳市场交易,打造新时代大别山区的“零碳乡村”和“负碳乡村”;实现“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宜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月31日,安徽六安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氢燃料电池系统首次实现兆瓦级发电,标志着国内首个兆瓦级氢储能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也是国内在氢能应用领域已建成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示范工程。这意味着,安徽电力在电制氢及氢能发电领域占领了技术优势的同时,革命老区也将成为以氢能电站为核心的光、储、充多级协同“双碳”先行示范区。
采煤沉陷区重现“光辉”
位于安徽淮南潘集区田集街道的潘阳水上光伏电站是世界首个漂浮式光伏电站。5月20日,国网淮南供电公司两名员工乘舟穿行在电站的水道间,开展光伏组件巡检和效能提升服务。
淮南是中国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素有“华东工业粮仓”之称。随着大规模开采,淮南有近十分之一的土地发生沉陷,变为湖泊。2016年,安徽省政府在淮南、淮北开展“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发展清洁能源。
潘阳水上光伏电站便建在采煤塌陷区上,面积1393亩,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16万块光伏板下,可进行特色水产养殖。截至目前,该电站已累计发电2.7亿千瓦时,节省标煤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碳粉尘7万吨。
潘阳水上光伏电站的成功经验,为安徽多个城市提供了绿色发展思路。之后几年,淮南顾桥15万千瓦漂浮电站、新集10.2万千瓦漂浮电站、淮北濉溪10万千瓦漂浮电站陆续建成,往日的城市“伤疤”逐渐熠熠生辉。
“2016年前后,我们就按照省公司要求,为沉陷区太阳能项目开通绿色办电通道,提供升压站选址设计等技术指导。”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关亚飞说,“优先调度光伏发电,确保全额消纳。”
水上发电、水下特色养殖的经济生产模式,既能实现养殖与发电的产业融合,又能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各种“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电站,相继成为安徽各地乡村的“香饽饽”。截至目前,安徽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已达1226万千瓦。
今年2月,安徽各地光伏电站总出力连续4次刷新历史极值,最高达到871.1万千瓦,较历史极值增加70.6万千瓦。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安徽电力通过组织省内外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加强储能和负荷侧资源利用等方式,充分挖掘网源荷储各侧调节潜力,确保光伏出力高水平消纳。(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