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号——中国首次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首次施工顺利完成,其在海洋风电安装领域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综合作业的旗帜性装备
“白鹤滩”号是由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我国首艘符合第四代海风装备功能标准,集运输、自升、自航、起重、动力定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电安装平台。
该平台长126米、宽50米、型深10米,起吊能力全球最强(2000吨)、作业水深最大(70米)、可变载荷最大(6500吨)、甲板面积最大(4200平方米)。“白鹤滩”号可用于10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工作,兼顾重量1800吨以下海上风电机组基础施工,可携带4套8兆瓦或2套1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出海作业,是向深远海一体化的综合作业能力发展的旗帜性装备。
与陆地相比,海上风电工程复杂,施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在安装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窗口短、风浪复杂多变、气候变化不稳定等问题,极大增加了风电设备安装的施工难度。
此次施工作业区域位于广东阳江海域,中心离岸距离约31千米,场址水深25至28米,正受冬季季风气候影响,强风天气和较大涌浪海况持续时间长,并有间歇性的大雾,加上各单位首次登陆该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磨合问题。作业人员想要轻松驾驭“白鹤滩”号这个庞然大物,绝非易事。
为了能精准驾控“白鹤滩”号,参与此次吊装的各单位积极沟通协调,制定了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在内的严格控制体系;建立了包括口头、双向、非正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组建了包含工程、运维、施工、风机厂家在内的专项攻关团队;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分工协作,将安全、质量、进度放在第一位。
海上实战形成施工规范
集“升降系统”和“自航系统”为一体,“白鹤滩”号配置了DP2级别动力定位系统,使作业者可以在风高浪急、暗流涌动的复杂作业环境中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大大提升了深远海施工作业的安全性、经济性、便捷性。
当平台到达指定海域施工位置后,4条120米的桩腿缓缓探入海中,穿过淤泥直达坚硬的岩石面,之后平台沿着4条桩腿徐徐爬升,远离海面,巍然屹立于茫茫大海之中,宛然站立在地球表面。
余下的施工作业,对2000吨级主吊铁臂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然而海上工况变幻莫测,在最后的关键环节主吊操作手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停,停!卡住了!”叶轮无法继续进去或者退出,陷入了两难境地,主吊操作手听从指挥信号,趴杆起钩,起杆落钩,反反复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叶轮依然纹丝不动。
经验丰富的指挥长闻讯而来,经过短暂的讨论分析,很快提出解决方案,“一边拿千斤顶向外顶叶轮上方的螺栓,一边起杆,就能出来了。”果然,叶轮缓缓退了出来。再次对接时,指挥手们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叶轮与主机形成一个向下5度的倾角,叶轮与主机实现精准对接。
“白鹤滩”号首次施工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运维人员紧跟作业进度,上风机,爬直梯,进机舱,穿梭于甲板与风机之间,一边配合吊装作业,一边深入学习研究,将整个施工作业的全过程拍照记录,研讨分析,形成报告,整理成册,总结成档,并召开总结会。
“白鹤滩”号首次施工的顺利完成,除了施工各方的共同努力外,更充分展现了“白鹤滩”号的硬核实力,为后续施工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一套标准规范;还必将为海上风电事业建设与运维挂上“前进档”、跑出“加速度”,为后续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深远海风电项目提供有力支撑。